(原创)《我要的是葫芦》教学反思
| By: 丽孝 ]
最近上了一课《我要的是葫芦》,感觉颇有成就感。创新教育理论认为,学习语文的过程,实质上也是不断地激发、更新、深化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。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,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,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环环相扣、步步为营的问题:“假如你种了葫芦,叶子上生了蚜虫,你会怎样做呢?”这充分体现了“以情励学、以趣激学、调动参与、启迪创造”的教学思想。有的学生说:我会把蚜虫捉掉。有的学生说:我会买来农药把蚜虫打死。还有的学生说:我会捉些七星瓢虫来放在叶子上,让它们把蚜虫吃掉。学生精彩的回答体现了学生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和个体个性、生命的张扬。此外我还设计了“你从这个小故事明白了什么”等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问题,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叶子的认识,从中认识到叶子和果实的辨证关系。从学生的回答来看,有的说:我明白了今后种葫芦光盯着葫芦是不行的。有的学生说: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。这些稚气的回答不就告诉我们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创造力的提高吗!总之,这些开创性的设计放飞了学生的想象,激活了学生的思维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,创造性地设计教学,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,主动思维,进行有创意的表达;就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,勇于实践,进行创造性学习。